您当前的位置: 主页 > 诊疗病种

体检报告上的哪些“钙化”要引起重视?

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存在“钙化”的字眼?

“钙化”是什么?要不要紧?需不需要治疗?

你是否为自己体检报告上的钙化紧张过?

在平时的工作中,遇到不少这样的问题,看到“钙化”的字眼,以为是什么严重问题。有紧张的,也有焦虑的,还有无所谓的。到底哪些“钙化”需要重视呢?主动脉上的钙化

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
人体上的钙化是什么?

“钙化”就是身体上的钙化组织,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的钙质沉淀

在超声检查上呈现“强回声”或者在影像学上呈现“高密度影”。

钙化可以呈现为“钙化灶”,也可以呈现为“钙化点”。

常见钙化包括:肺钙化灶、肝钙化灶、前列腺钙化灶、肾钙化灶,乳腺钙化点,血管钙化点,骨骼钙化点等。

乳腺钙化

钙化是什么形成的?

钙化形成的原因有三个:

可以是代谢后的产物(肾脏钙化灶)、也可以是感染与发炎后的痕迹(前列腺钙化灶、肝脏钙化灶、肺钙化等)、肿瘤发展过程中因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(如乳腺钙化点,甲状腺钙化等)。

从钙化形成的原因可以看出,有些钙化是良性的,不需要担心。有些钙化需要重视,是因为与肿瘤有一定的关系。

甲状腺肿瘤

哪些钙化需要重视?

上面从钙化形成的原因上来看,有些钙化是因为肿瘤发展过程中因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。这些钙化就需要引起重视。

1、乳腺钙化。

乳腺上的结节多半是通过乳腺彩超发现。因为目前彩超是筛查乳腺疾病最常用的工具。然而当乳腺彩超怀疑结节为恶性时,才考虑做乳腺X线检查(即钼靶)。X线是通过射线进行诊断,所以相比彩超更容易发现钙化。

乳腺钙化也分为两种:粗钙化和微小钙化。

乳腺钙化

粗钙化通常是乳房内部的退行性改变,形成原因多是由于曾经有损伤、发炎,一般与癌症无关。

微钙化作用可能在迅速分解细胞的部位找到钙斑点。这些由迅速分解细胞留下的残留物可以显示为微钙化作用。当其较多出现时,则表示有小肿瘤的可能。

当乳腺出现了较多的微小钙化时,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。需要进一步明确乳腺上是否存在肿瘤。

2、甲状腺钙化。

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字眼。因为现在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逐渐在上升。

而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标准除了结节的描述外,还有钙化的描述。

甲状腺钙化也分粗钙化和细小钙化。

甲状腺彩超检查

粗钙化对良性改变,而细小钙化恶性的概率比较高。

3、冠状动脉钙化。

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,需要进一步检查,比如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。

4、结节内的钙化。

如果人体的器官上有结节和钙化,钙化位于结节内,那么恶性的可能性增大很多。以为结节内钙化为发生变化的表现。尤其是囊肿结节,囊壁钙化,要警惕囊肿发现恶变的情况。

如何对待体检报告上的钙化?

所以当体检报告上发现钙化的时候,

首先要看钙化的描述。

粗钙化或者大钙化,多是良性改变,不需要担心。如果是细钙化或者微小钙化,那么要进一步检查,排除肿瘤的可能。

其次,要看是否合并结节。以及和结节的关系。

如果结节内的钙化,尤其是结节内的细小钙化或者微钙化,一定要进一步检查,排除肿瘤。

就医提醒:点击按钮可即时询问在线客服。

免费问 快速回 在线答